A子出来工作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工作能力不错,公司给他的薪资待遇也还蛮高的。
按理来说,单身、父母也还在工作、家里也没有其他负担的他生活水平应该还不错,但他的同事发现共事这几年来,A子的生活总让人觉得很局促:
从入职起便一直在穿的那两、三套衣服,那个身上有挺多坑坑洼洼的保温杯据说是他从大学一直用到现在的;
在他的工位上,除了办公用品外只有一盆小绿植,都是公司同一配置的,这三年来很少看到他有为自己添置什么新的东西。
公司里的年轻人总会叫个外卖,喝几杯奶茶,休息时约着去聚个餐,而A子很少参与其中。大家都称赞他节俭,但A子心里知道,其实他们心里想的是抠门。
在读大学时,A子的抠门也是在他们年级出了名的,大学四年几乎没看过他穿新衣,在食堂吃饭,一般点一个菜,素菜里混着点肉或鸡蛋的那种,他说这便是荤素都有了。
他性格还挺温和的,一开始同学有聚餐会叫他,但到了付钱时,原本是大家伙平摊,但A子坚持说自己没吃那么多,只付了自己该付的。
虽然是事实,但大家都觉得好尴尬,有了几次后同学们便渐渐地不叫他了。大学四年里,A子与同学都是表面交往,即便是舍友也都是维持和谐,没有哪一位是他交心的。
其实,A子并不是经济条件很差,他的爸爸是副主任医生,妈妈是副护士长,工作虽然忙点,但从来没有在物质上缺了A子什么,或是在A子面前哭穷。
父母很不明白,不是说浪费就好,但实在是看不下去A子这么节俭的模样,也担心儿子这样子将来会找不到对象。
而A子也蛮在意自己的人际状况的。虽自己小有积蓄,却从来都不敢对自己好一些,无法说服自己享受人生,买一件新衣,尽管已蕞大程度减少自己的支出,但每次看到那些支出时,内心总会涌现巨大的恐慌感和强烈的负疚感,所以即便是要忍受孤独,他也不愿在人际交往上多花钱。拥有得很多,但他仍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是空的。
一位本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的人,却让自己过得很拮据;一位拥有着还算富有的积蓄的人,却总觉得自己两手空空。
A子的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了文学作品里的“守财奴”形象,例如《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里在《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他们守着的钱财,是在守着心里的安全感,而与拥有不菲的物质财富相反,他们的精神上却依然有强烈的匮乏感。
有条件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却不敢或不愿;生活实现富足,但精神上却依然贫瘠。内心的空洞,我们总习惯地向外界索取,源源不断地来填补。
A子、“严监生”们便是用获取并守住金钱的方式,来换得内心的踏实和稳定,来取代内心爱和关注的缺失。
在A子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矛盾和反差,也看到了他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家人也无法理解的无助和孤独。
在他的“铁公鸡”情结下,传递出来的是一种情感上的空虚与缺失。而这往往需要链接到早期与养育者的关系。
A子出生的时候,正好是他的父母事业的上升期,妈妈匆匆休完产假后便开始上班,在医院里三班倒,忙得昏天暗地,而爸爸则几乎生活在手术台上,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手术。
所以,担负起照看A子的是奶奶,一位操劳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农村妇女。虽然也有请了一位住家阿姨帮忙,但A子大部分的时间是与奶奶相处的。
“不能浪费!”奶奶常常跟A子说,爸妈不回来吃饭的时候,奶奶会叮嘱阿姨不用煮太多,煮个汤,炒个菜再搭点肉就好;
A子印象中小时候家里总有点昏沉沉的,因为房子采光不是很好,奶奶白天也不让开灯,所以常常给人暮色将至的感觉。
每次A子妈妈或爸爸给A子买新衣服、新玩具或是带着全家人一起到外面吃饭时,奶奶总不是那么开心和享受,嘴里念叨着:“真的是,费这个钱干嘛,家里不是备着菜嘛!”
也会呵斥妈妈浪费钱,让妈妈把东西退了。并且,每当年幼的A子哭闹着要找爸爸妈妈时,奶奶都会这么说:“爸爸妈妈要上班赚钱养家呀,你要吃好吃的、要新衣服、还要新玩具,你以为养你不费钱啊!”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必需的物质提供外,更重要的还有精神上的丰盛。
内心丰盈的孩子即便是没有好的经济条件,也能积极乐观地看待自身的困境,他知道自己值得富足美好的生活,热爱生活,也有力量有动力去寻求改变。而这些需要养育者本身也是丰盈的状态,才能给予孩子想要的,才能提供爱与滋养。
而忙于工作、疏离家庭的父母,无法给予A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无法与孩子形成情感上的依恋,尽管有物质上的满足,但精神上孩子却是缺失的。
在养育关系中,父母对孩子情感上的忽视会让孩子的心理一直处在干瘪无法充盈的状态,空虚;缺乏动力会成为人生的主要基调。
与A子形成依恋联结的,是年老的奶奶。在与奶奶的互动中,奶奶传递给A子的,是要节俭,是不能享乐,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所以爸妈不能陪着自己,并被A子一步步地认同、内化。
并且,年老虚弱的老人与年幼、羽翼尚未丰满的儿童的组合,往往会相互牵动起彼此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
A子从小目睹着蕞接近死亡的人,奶奶身上那股暮气弥漫在A子本该是充满生机的早期经历中,见证着死亡一步步向人逼近的模样;
而在每日都在成长与发展的A子面前,奶奶深切地体会着身体的衰老,潜意识里的死亡焦虑极大地被激发,那些无力、脆弱、笼罩在与A子的相处中,感染着A子。这种极其强烈的丧失恐惧和生存焦虑,便一直影响着A子的成长。
长大后的A子无法正常消费,对自己那么苛刻,或许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为自己花钱,享受自己应得的,便是在违背、破坏自己一直以来认同的模式,是对奶奶的背叛,花钱的行为还可能会与养育者的死亡焦虑产生呼应和链接,内疚感和被抛弃感便随之产生。
即便奶奶已经不在A子身边了,但那些熟悉的“话语”,早已在A子的心中,成为了A子与外界的互动模式。
看似只是抠门的问题,实际上是A子内心潜在的心理模式;他与金钱的关系,其实他与自我的关系。
金钱象征着人的欲求,不敢花钱的A子也无法直视内心的需求,无法听见内心自我的声音。
很多人对金钱的障碍,表面上看是金钱观的问题,但深入了解与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蕞终还是回到了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上。
无论是月光族、还是沉迷于赚钱的人,或是发现自己总是赚不到钱的人,他们对于金钱都无法有着自洽、自怡的态度,与金钱的关系更多带着负向的特质。
说到金钱,他们可能会有许多负面的联想,如钱很脏,它会使人堕落;有钱会变坏,腐败;金钱会诱惑人心,使人贪婪......
这些对金钱的负面感知正是他们被压抑进无意识中的重要体验的投射,也是自我功能被抑制的体现。
而当我们无法看清无意识的企图、厘清与金钱复杂的关系时,在获取金钱的过程中便常常遇到重重阻碍,也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力。
奥南朵在《对财富说是》一书中说:钱,就是生命力流动的产物。要破除我们与金钱关系的障碍,便需要我们重建起与金钱的正向关系。当能量能在热情和自信中循环时,钱也会向你流来,也能自在地享受、享受关系、享受工作,没有束缚地追求和获得财富。
▎本文为本中心谭素怡老师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温馨提醒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可以联系m.020ljx.com,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