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在如今社会不再是一个敏感话题。 至少,它已不再是个谈论的禁区,我们甚至经常开着“掰弯”、“掰直”的玩笑。
可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性取向吗?你是否曾经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困惑?
在某乎上看到这样的提问:
没谈过恋爱,很迷茫自己的性取向,不知道该如何分辨?
如何判断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还是异性?
大家都谈恋爱,我也好想谈,但我不知道对男人还是女人感兴趣,我是不是有问题?
原来,真的会有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取向。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接待了很多性取向议题的来访,有些来访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异性恋,也有一部分来访无法分辨自己的性取向,他们陷入迷茫和焦虑中,甚至开始厌恶自己,觉得自己“不正常”。
如果你也陷入这样的烦恼中,并且也疑惑为什么自己会对性取向迷茫,那么你可能处于“疑性恋”状态。
1. “疑性恋”是什么恋?
疑性恋(Questioning)是人类性别取向之一,也就是LGBTQ的蕞后一个Q。
在性取向/性别认同探索过程中,许多人会经历一段“不确定期”。
即个体对自己的性倾向(如喜欢同性、异性或两者)或性别认同(如男性、女性、非二元性别等)感到不确定或仍在探索中,尚未找到明确对应的标签。
它可能是一个过渡阶段(如青少年时期),也可能长期存在,属于性取向探索的正常过程。
这种状态可能出现在青少年或成年人中,尤其是在面对社会压力或对自身身份感到困惑时。
2018年一项针对湖南省四千多名高中生的调查显示,有15.4%的高中生对自己的性取向并不确定。
疑性恋的成因尚无定论,有观点认为,这或许是一种对“恐同氛围”的适应,因为这样比直接声明自己是同性恋增加了后路。
还有些观点认为,将自己的性取向放在一个模糊的范围内,会让疑性恋者拥有更多的选择,这对于他们是一种舒适状态。
与疑性恋有关的理论框架:
性取向流动性理论美国心理学家Lisa Diamond提出,性取向并非固定不变,可能随情感经历和环境变化呈现动态调整,这为疑性恋的波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社会性别建构论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强调,社会性别角色规范(如“男性应爱女性”)会限制个体对多元取向的认知,迫使部分人进入长期自我怀疑状态。
阶段发展模型性少数群体身份认同常经历“困惑-探索-接受”三阶段,疑性恋多处于前两阶段的过渡期。
2 “不确定自己的性取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网友A:
我是女性,对自己是异性恋这件事情曾一直深信不疑,同时也和男性交往过。
直到今年对新舍友突然产生压倒的欲望,25岁的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了。
于是我的噩梦来了,每天都很苦恼,在反复想这个问题,认为自己是异性恋吧,但现在的确对男人不太感兴趣;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吧,又觉得和同性恋爱交往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网友B:
本人男,28岁了,一直间歇性怀疑自己性取向。高中时我与心仪的异性对象谈过恋爱,看到她会心跳加速,牵着她的手也会有生理反应。
进入大学之后在网上看见肌肉男就觉得很崇拜(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慕强心理),跟同性的肢体接触也同样会有异样的感觉,所以不禁思考自己的性取向。
目前被家人催婚,也在和一位相亲对象交往,她各方面都挺不错,但我发现对她没有生理冲动和心理冲动。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喜欢同性。
我很困惑自己是想找同性还是异性,还是都可以?
网友C:
作为一个男性,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欢男生还是女生,还是说我是个无性恋。
初中时我是完全喜欢女生的,曾对一个喜欢的女孩表白,却被打击和嘲讽。抑郁了一段时间后,我逐渐对那些“长得帅”“性格开朗”“运动好”“身材好”的男生产生兴趣。但不知道这种心动是友情还是爱情?
我有时候也会幻想和女生拥吻,也遇到过对我很好的人,但是之前被女性打击的经历对我而言是阴影,我总是对她们喜欢不起来。
现在我已经工作多年,也被父母催着恋爱结婚,但我真的很苦恼。我其实也想谈恋爱,希望有个伴侣,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谁,喜欢哪个性别。
网友D:
作为一名女性,很纠结自己的性取向,常陷入“我究竟喜欢谁”的困惑。
一方面,我一想到和同性恋爱会有莫名的排斥,但是对同性有性冲动,对娇小的同性会有轻微的保护欲和控制欲;
另一方面我又只对异性上头,特别喜欢异性荷尔蒙的气息,对同性没有上头过;
有异性接近时我会本能开始思考自己与他是否有向爱情发展的可能性,对同性则极少。
所以,我是双性恋吗?
3 我到底喜欢男人还是女人?
很多人认为,社会由大多数异性恋和少部分同性恋组成,但性取向并不是“非直即弯”这么简单。
这好比数轴上的0到1,你可以是0,可以是1,也可以是0.23或0.47或0.35383953857375483948247847……
情欲是丰富而流动的,每个人都在一生中不断探索自我认同,拥有多元可能,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截然独立的异性恋、双性恋和同性恋。
随着社会发展,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现实中的性取向,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包括著名性学家金赛在内的学者都认为:
我们的性取向分布在一个从100%同性恋到100%异性恋的谱系上。
很多人都占据了这段性向谱上的一个区间,他们既爱同性也爱异性,只是各自所占比例不同,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坐标。
实际上,性取向本身具有光谱性和流动性,可能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许多人的吸引力无法被现有标签完全涵盖。
一个异性恋的女性突然在人生中后期发现自己爱上了女性;一个同性恋者在某一阶段感受到了异性的魅力。
有些人经历了一个阶段之后,很快确认了自己的性取向;也有人要经历更长的时间;甚至有些人长期存在的矛盾体验感受到吸引力的存在……
在电影《直男艺术》中,男主角约翰经历了深深的迷惘与自我发现。
自认为异性恋的他,在经历了一次感情失败后,因缘际会进入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交圈。
新上司保罗对他的照顾和关心,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性取向,感到迷茫又矛盾,他在挣扎和抗拒中重新审视自我。
蕞终,约翰开始正视并接受了自己对保罗的感情,这标志着他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约翰的迷茫与挣扎,如同每个人在青春期或成长的某个阶段都会经历的自我探索。
4 疑性恋者面临的困境
疑性恋群体面临多种困境,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有不少疑性恋者可能会觉得自己“不正常”,为何别人可以确定性取向/性别而自己不行?这种自我认同的困惑,就像是灵魂的迷思,可能会让他们陷入自我否定和恐惧的漩涡,甚至面临焦虑/强迫和抑郁的困扰。
有的人在性取向的探索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性取向与社会期望不符时,可能会经历混乱、困惑和焦虑。这些挣扎可能导致自我否定、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等心理健康问题。
比如,比起明确自己是性少数的青少年而言,疑性恋青少年的自杀念头更多,遭遇恐同戏弄后使用药物和酒精的比例更高。研究者猜测,可能确定自己性向/性别的青少年还能获得来自同一群体的支持,但摇摆中的青少年更孤独。
蕞后想对你说:
性取向的探索如同拼一幅没有图纸的拼图,接受“暂时无法定义”的状态,允许自己通过时间和经历逐步厘清感受。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我关怀——你的价值从不取决于你爱谁,而是你如何诚实对待自己的感受。
接纳自己的性取向并没那么固定之后,也拥有了更多看见世界、看见自己、看见别人的视角。
如果你的困惑伴随强烈焦虑、自我厌恶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找擅长性少数议题的心理咨询师,他们能提供非评判的探索空间,并帮助你处理潜在的心理冲突。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推荐:
温馨提醒
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