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愿学习、沉迷手机、拒绝上学、在家躺平,非常理解家长们的焦虑和无助。
隐藏在孩子厌学背后,有很多因素:压力过大、学习内容无趣、自我认同感缺失等等,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我们需要先了解孩子厌学背后的冰山隐藏着哪些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厌学背后可能有这8个原因:
01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有办法学
(底层问题是——情绪问题,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情绪障碍、压力太大等;青春期心理冲突)
这类孩子容易受周围环境、情绪问题、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
比如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等,这些困扰让孩子很痛苦,难以学习。
案例:
有个13岁的初一男孩韩明(化名),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被父母带来做心理咨询。
韩明每天玩手机、打游戏,日夜颠倒,不去上学。买东西大手大脚,想要什么都希望得到即时满足,否则就吵闹不休。
情绪经常变得喜怒无常,前一分钟还有说有笑,下一分钟就突然大发雷霆,脾气一上来,大得吓人。父母有时候不知道哪句话说得不对,韩明就“爆炸”了,甚至和父母动手。
韩明每天早上在被窝里不知道是装睡,还是叫不醒,怎么都叫不起来,不愿意去上学。有时候明明答应了父母第二天去上学,事后又做不到,让父母非常无奈。
而到了晚上总是非常亢奋,熬夜玩手机,父母忧心忡忡,担心儿子的身体和学业,劝说儿子少玩手机,早日恢复上学。但只要一提上学的事,韩明立马翻脸,暴躁地把父母推出房门。
有时还会口若悬河,说自己不需要参加什么中考高考,不上大学今后也能很成功……面对儿子的“歪理”,父母虽然很头疼却不知道如何引导。
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咨询来改善。通过药物,可以把孩子的基本情绪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发作的次数。
通过心理咨询,韩明也开始正视自己生病的事实,接纳自己的情绪,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有方向地去管理情绪,学会带着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
通过与家长的访谈,帮助家长去读懂孩子,理解孩子厌学的背后是疾病,学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家庭环境,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规避不良刺激,帮助孩子慢慢康复。
相关文章:
02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底层问题是——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问题)
这一类厌学的原因是学习技能不足,这类孩子常常感叹:“我不是不想学,我是真的学不会。”
他们可能付出了很多努力,看着别人轻松取得好成绩,自己却始终无法进步,这让孩子感到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够聪明。
当一个人付出多次努力却反复失败后,会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绝望中,从而放弃做出任何努力,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案例:
16岁的陈乐刚上高一,从一个学习认真积极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摆烂的孩子。
他曾热爱学习,但由于高中的课程越来越让他感到力不从心,除了科目变多了,作业增量了,连做题的思维、方式都与过去大大不同,自己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增无减,效果却是节节落后,内心无比受挫。
“我没用!”、“我无能为力!“、“我很失败!”,这些信念在他的心中出现了,并一遍遍地强化着他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陈乐认定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渐渐摆烂,上课时睡觉、做作业一塌糊涂,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
对于这类孩子,让他们走出无助深渊的关键,首先是让他们能重新相信自己,改变不合理的思维信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帮助,理解孩子的困境所在,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教会孩子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而非单纯的刻苦努力。
陈乐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心理咨询进程,重新找回了对学习的信心,更加清晰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策略后,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关文章:
03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底层问题是——学习动机、生涯规划等问题)
不少在心理咨询的青少年说,“我永远处在一个刷题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有的孩子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自己只是为了父母的期望而学习。
这个阶段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想,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人生,这样的人生需要你付出哪些努力,这样才不会和孩子的期望有偏差。
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去梳理,孩子的目标很有可能变成空想。
明确目标后,就会选择相应的工具,选择相应要走的路,让孩子能够明确的看到他的未来,这才能够唤醒孩子的学习动力。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父亲马皓文对儿子马飞的的亲子教育方式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为了引导儿子看清自己人生的方向,他带马飞登高望远,并告诉马飞:“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他带着儿子去看航展,鼓励孩子拥有梦想,让马飞在初中时就立下了当航天员的志向。
相关文章:
04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底层问题是——自我意识、抗挫能力等问题)
这类学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
根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
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一次次失败,鲜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挫败感,甚至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根本不是学习的材料,陷入习得性无助之中;
有些孩子,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与好的同学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因而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信心。
这个信心和学习失败时,学校、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评价、自我评价都相关。
此时作为家长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切记不能够讽刺挖苦孩子。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
多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给于孩子更多的允许理解和宽容。
05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控制不住自己
(底层问题是——老是想玩手机、老是想虚无缥缈的东西)
案例:
有个青少年说:我知道努力学习很重要,但是我总是管不住自己。每学期开始时,我都会给自己定下目标,定下计划,阅读、做题、提升口语……但是我一周都坚持不下来。
我很愧疚,但是我却总是管不住自己。只要拿起手机,我就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了,我只想玩。
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兴趣很容易发生转移。
信息爆炸时代,孩子们面临着很多信息冲击,他们很容易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比如迷恋游戏、视频、上网等。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因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学业逐渐荒废。
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进而出现厌学行为。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指出,孩子将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是因为这些方面满足了他们的部分需要。越是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越容易花更多心思去获取。
当父母发现孩子在某个阶段过渡沉迷一类事情,就需要留意了,需要去觉察孩子内心核心的需求,引导孩子采用更健康的方式去获取满足,而不是沉迷在不良行为习惯中。
相关文章:
06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想/不敢去学校
(底层问题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问题)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没有朋友,没有活动,在学校的体验很不好,感到非常孤独、格格不入;
有些孩子可能曾遭遇过被同学排挤、孤立,甚至被校园霸凌等等,这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伤痕,还有心理上出现焦虑、情绪低落、厌学、学习困难、孤独等现象;
有些孩子当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产生不满,内心充满负面情绪又无力化解时,不听他讲的课以及抵触上学就成为孩子报复老师常用的一招了。
案例:
李女士最近发现自己刚上初一的女儿青青不太对劲,以前放学回到家还是会和他们说说学校的事情,大多数是开朗、开心的状态。
近两周精神萎靡,神情一反常态,不愿意说话,闷闷不乐,问她学校生活怎么样也不表达,还开始抗拒上学。
问了学校老师了解到,青青在学校不爱讲话、内向、敏感,一直没什么朋友。
焦急的父母不断劝说,青青却一步都不愿再踏进学校,甚至对父母大吼大叫。父母很无奈,只好求助心理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静静地倾听,听青青说自己的家庭情况、成长史、学习情况、社交情况等等。
在咨询师和青青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后,青青告诉咨询师,她觉得在学校被几个同学孤立排挤了,但是自己说不上来是怎么被欺负的。
在咨询师的耐心了解,不评判的倾听和接纳中,梳理了这个“欺负”事件的来龙去脉。原来,她遭遇了“隐形霸凌”,被同桌刻意冷落、被当成透明人,有时候还会被嘲讽“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会错,太蠢了吧!”。
她很无助,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同桌对自己的恶意。因为是同桌,很多时候遇到交作业、发试卷等等,都是需要沟通的,但是同桌的反应让她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处理他人对自己的恶意。
她觉得很难受,每天在学校都过得很不开心,甚至因此做噩梦,为了避免见到同桌,她越来越不想去学校。
咨询师引导她将当时的委屈、愤怒、无助、恐惧在咨询室里表达出来,在长长的倾诉中她得到一些释放。
在意象中咨询师引导她去安慰、拥抱那个内在小孩,就如何保护自己讨论了很多很多方法(有可行的也有不是那么靠谱的),但这种与内在对话的方式让青青的内心变得温暖、有力量,不再那么孤独、混沌、无助;思维变得开阔,看到了更多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引导家长,要和孩子站在一起解决问题,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陪伴孩子从被欺凌的阴影中走出来。
07 我就是不想学,我想跟父母/老师对着干
(底层问题是——亲子关系不良、青春期叛逆、想吸引父母关注)
有些孩子通过厌学来反抗父母自以为是的教育,讨厌老师、学校管理过于严苛,对教育充满愤怒。
有些孩子通过厌学在家庭中减少父母的批评,获取关注、获得话语权,从中满足自己的需求如玩游戏、买喜爱的物品等。
有些孩子也通过厌学无意识地转移家庭矛盾,比如父母关系紧张面临离异,孩子厌学问题出现时,会获取到家庭成员的关注,从而成功转移了更激烈或者隐蔽的家庭冲突与危机。
甚至有些孩子会因为失去了温暖的家,失去了父母往日的呵护,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于是自我放纵,沉迷网络、不良交友混社会等,把学习扔到脑后。
当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些,看到孩子背后的家庭时,也许会看到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很有可能有父母的、整个家庭的。
当孩子从他的症状中获益时,比如父母不吵架了,注意力回到了家庭中来,孩子会无意识地认为自己的症状是“好的”,从中获得了某种力量感和价值感。如此,厌学拒学就成为一种“不健康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被保留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往往变成了家庭治疗,咨询师与父母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的原因。
相关文章:
《青春期孩子厌学、拒学,跟家长对着干?也许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榜样》
08 我就是不想学,我感觉学习没用
(底层问题是——社会不良影响)
在心理咨询室中,不少厌学少年认为,自己的生活只不过是父母无聊生活的翻版,一眼可见尽头,不想这样,但是又不知道可以怎样。
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现代社会,很多有钱人的孩子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事业上,很难超越父母;不愁吃穿,对物欲的需求被早早填满,精神空虚,不知道该追求什么;追求其他事物,也会产生迷茫。
“什么都有了,活着不知道该干啥。”“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这么过下去有什么意思?”时常困扰着他们。
而那些家境普通的孩子,一边是面对自己每天无休止的作业、无休止的兴趣班、无休止的要求,在这样内卷的环境中,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过不上自己期待的生活。
案例:
有个16岁的男孩子说,我每天学习就像服役一般,可是即使那么努力了又能怎样?
大家都那么卷,比你努力的人多的是,也一样考不上自己期待的成绩。
我的父母非常普通,每天996,还是被裁员了,父母每天为了生计发愁。对了,我们如今仍然是租房住,父母经常感叹,不知道这辈子啥时候能买一套。
“我每天这么辛苦读书,就为了过这样的日子吗?”
目前的大环境,会让我们感觉就业形势不太好,也越来越卷,孩子看不到太多希望。
这是青少年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躺平”蔓延的今天,无意义正替代压力,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最大问题。
其实孩子们真的非常在乎自己的人生要以何种形式度过,此时的厌学代表着孩子开始思考:“这件事,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到底有何种意义?我到底愿不愿意做?”
青春期孩子有一个思维上的特点,即非黑即白。要么觉得一件事特别有意思,要么觉得相当没劲。
但我们知道,不同时期看同一件事,感受是不一样的。也许之前觉得乏味的事,过段时间就觉得兴趣盎然了。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常会和孩子探讨他们内心的这些困惑,引导孩子走出一元思维,进入多元思维中,感受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相关文章:
温馨提醒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可以联系m.020ljx.com,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