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网友提问:
我的爱妻走了,毫无征兆的就走了,没有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只留下我和年仅四岁的儿子,我不怎么该怎么活下去了,想过跟她一起走,可舍不得孩子,孩子已经没有妈妈了,如果再没有了爸爸,以后会多么的孤独无助?
可我活得太痛苦了,无尽的思念整天压得我喘不过来气,无论走到哪,无论干什么,脑子里全是她的影子,不经意的一个回忆都会让自己崩溃,绝望,还必须在父母,朋友面前装坚强,真的好难,孩子到现在都不知道妈妈不在了,你说我该怎么和他说,他才四岁啊老天爷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
求各位知乎好友帮帮我如何才能和他说明白又尽量不伤他。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解答:
首先想对爸爸说,辛苦了……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题主的痛苦和煎熬,一面是丧妻之痛,一面要忍住悲伤照顾孩子。
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很多家长都会选择隐瞒亲人去世的事实,担心孩子承受不了。因为近距离面对死亡和失去,孩子会感到害怕、痛苦、不知所措。
但这种担心本质上,是我们成年人自己对死亡充满恐惧和焦虑,是家长无法接受孩子可能会离去的事实。
事实上,隐瞒反而可能会带来更深远的伤害,影响他的成长。你以为瞒着他是保护他,但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们早晚会发现真相,感到困惑、背叛和不被尊重。他们甚至会觉得造成这些的原因是自己不够乖、不够好,并进一步产生自责和焦虑的情绪。
解答他的疑问才能帮助他理解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该如何适应再也没有妈妈陪伴的事实,而不是活在期待妈妈有一天能回来,但是却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痛苦和失望中。
所以,与孩子正面谈亲人死亡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对孩子和大人都很重要。
那么,该如何告诉孩子妈妈去世的事实?
1.允许自己哀伤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告诉孩子事实的前提。
丧妻之痛,如同长在心间的一棵树被突然连根拔起,撕扯的都是血肉。题主的痛苦是首当其冲的。
经历丧亲的创伤后,人们通常会感到无助、麻痹、无能为力等,觉得内在的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会产生绝望感。
允许自己去悲伤,允许自己感受伤痛,允许自己去释放内心里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反而对走出悲伤是有利的,是治愈悲伤的D一步。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情绪稳定(过程中允许难过哭泣但基本可控)的时候,找一个舒适、私密、安静的空间,方便情绪自然流淌。
2.避免委婉的说法,告诉孩子亲人离世的真相。
不是每一个细节,而是一些蕞基本的事实。比如“妈妈去世了,永远被埋在了土里,但是你可以在心里告诉妈妈你很想念她。"
一般来说,6岁以上的孩子已构建了关于生命、呼吸、心跳等概念,也大致能够理解死亡的意义。
6岁以下的孩子可能还缺乏对死亡的概念,要试着和年幼的孩子解释死亡:"当人死了,他的身体就不再活动了。这也意味着他们不会呼吸,吃东西和说话,也不会有任何感觉了。他们也不会再醒过来,虽然我们很想那样。”
还可以用其他事物做对比来进行解释,比如就像花儿枯萎了,小狗死去了,它们都不再动了。
比较年幼的孩子可能都不会哭,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死亡的概念。所以当孩子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请不要担心。
当孩子为亲人离世感到悲伤,为此哭闹,我们可以拥抱孩子,用我们的爱,用一些温柔的语言去缓解死亡所带来的冲击感和悲痛;
如果他们表现得很平静,家长千万不要指责孩子!可以与他们讨论内心的想法,引导他们把心里的痛苦表达出来。
要告诉孩子,他不是没有妈妈了,也不是被抛弃了,只是妈妈在这个世界的生命结束了,不得不去另一个地方了,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这种引导在建立孩子对死亡的认知。
3、确保孩子知道妈妈的离世不是他的错。
学龄前儿童倾向于认为世界围绕着他们转,所以当生活出现问题时,他们会首先责备自己。
向孩子保证这不是他的错,并且指出没有人可以阻止死亡的发生。你可以说“没有人能阻止她离开。我们再也不能把她带回来了。”
还需要告诉孩子,他并不会因为妈妈的离世而缺乏爱。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抚慰的过程。我们通过语言、抚摸,拥抱,在心理和生理上为孩子构建一个安全区。
4、耐心应对孩子的提问
孩子会不断问妈妈怎么了,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
“日复一日,他可能会问同样的问题,不要以为他想要寻找关于死亡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他不是。他只是需要你一直回答问题。你必须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因为这有助于他掌握死亡的终极性。
要诚实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且应该尽量用简短清晰的,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不知道答案就直接说不知道也没关系,但是将来如果你发现答案了,就要回过来告诉他们你的回答。
5、陪伴和关心孩子
告诉孩子,如果难过可以随时找你,你会陪伴他。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然表达悲伤和哭泣,让孩子知道表达情绪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是应对困难情况的一种正常方式。
看到你在困难时期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和情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情绪。
告诉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包括谁来接送他们上学,参加各种活动。如果不能陪在他们身边,要告诉他们谁会陪伴照顾他们。
同时告诉他,未来如果谁说他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在这一点上,又同时建立了孩子的安全感。
6.告别仪式。
“孩子是否应该去参加葬礼?如果孩子表示有兴趣去,就可以带他去。但是务必请朋友或保姆帮你看好孩子,因为你在葬礼上可能顾不上他。
之后,要帮助孩子记住他所爱的人。
比如,“爸爸想念妈妈,你能给他画一张画吗?”
你还可以在桌子上留下妈妈的相册,这样孩子就可以在他想念妈妈的时候看上一眼。
可以与孩子一起在家用一些有意义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纪念或记住这个人,比如点一支蜡烛,做一个剪贴簿,回顾照片,写一张卡片,都是重要的心理告别仪式,有助于恢复。
伤口的愈合需要时间,这个过程你应该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亲人的离世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才会蕞小。
“在一起”对于孩子来说是蕞大的精神支持力量。之后再一步步地与孩子重做心理建设。帮助他面对下一次的别离。
不要回避话题,不要怕哭泣,没有比悲伤时哭泣更好的疗愈。这个过程很艰难,但对于接下来的生活心理恢复,是必要和重要的。
别忘了,孩子和我们互为支持系统,相信孩子,一家人一起直面痛苦。如果情绪很难疏解,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辅导。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温馨提醒
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