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缺乏什么,我们才会瞬间就不快乐——《想自由》
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这是伴侣间常常会提到话题,它有时会成为关系里矛盾爆发的集中点,有时却会成为触碰真实关系的转折点。
有人叹息,是爱让自己变得如此不安;
有人崩溃,不安,是被另一半逼出来的;
有人烦恼,到底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让心爱的ta不再那么不安.......
▼不安,缘起何处?安全感,又该往何处寻?
小Y蕞近又谈恋爱了,谈了两个多月,正好是蜜里调油的时间。
闺蜜们都打趣小Y这回可找了个英俊又体贴的“三好”男友,可得抓紧了。小Y被羞红了脸的同时,心中却也泛起一丝不安和担忧,
“我觉得我们都很喜欢对方,他确实也很体贴,但我总担心会不会只是新鲜感作祟,过了新鲜期,他会不会就突然不爱我了呢?
有时候他消息回得慢一点、或者约会偶尔吃的一小会什么的,我就会总莫名的失落和失望,想着他是不是变了,或者没有追我的时候那么在乎我了。
我也很不喜欢我自己这样,紧张、焦虑、患得患失的,都变得不像我了。
明明单身的时候,我一个人去看电影都不会觉得有什么,现在要是他说工作忙没法陪我吃饭我都会觉得自己被冷落了。
唉,为何我一进入感情就变得这么没有安全感呢?明明他都对我那么好了,也没有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为什么我总无法相信我们会长久呢?我该如何让自己安心下来呢?”
安全感,是什么?
心理学家认为,拥有“安全感”是指,当我们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是放松的,可以毫无恐惧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悲伤、愤怒或欲望。
安全感蕞早源于童年,在孩子与父母的互动中形成。
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给予足够的关注、鼓励和肯定,孩子能感受并确信自己的被爱的,便是安全感建立的开始。
在安全的关系中,孩子能够自发地去成长,自由地探索,相信自己的能力,接受外界的挑战和困难,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
长大后,在恋爱婚姻关系中也会表现得安全、独立、自信,相信自己能满足伴侣的需求,也相信伴侣对自己的爱。
相反,当父母难以给予孩子稳定的关注与足够的爱时,孩子无法确信自己被爱,自己随时会被拒绝和抛弃,内在的安全感也难以建立。
在这样的关系中孩子的心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孤独感,让他们处于一种焦虑和不安的状态之中,难以对他人和世界产生足够的信任,也难以信任自己有能力把握好生活,有能力应对、解决各种未知的事件与状况。
不安始终留存在心中,在进入亲密关系后,这种状态便会被激发并放大,影响着亲密关系的质量。
所以在感情中,不安的我们不仅无法向另一半展露真实的自己,同样也没有办法发自内心地信任对方、信任关系,陷入急躁、焦虑、患得患失的情绪中,让我们渐渐迷失了自我,在感情中不断内耗自己,无法享受日常生活中亲密关系带来的幸福与甜蜜。
那么,童年时无法获得安全感,便注定了我们在成年后始终要在感情中体验这种不安吗?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具有向上的力量,完善自我的力量。
内心安全感的缺失看似使我们不能享受爱情的美好,但若是以此为切入点,它却能够成为我们重建健康的关系体验,重获内在的安全感,建立起新的关系模式的契机。
过去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并不会消失,而是成为我们内在的缺失部分,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寻求满足。而亲密关系便是唤醒我们内心缺失,填补完整的机会。
进入亲密关系后,我们会体验到与早期经历中相似的关系情境,我们会自然地回到了早期的体验模式中,也就是回到了内在的儿童状态,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退行”。
儿童状态与我们适应社会的成人状态不同,它代表的是那个成长中未被满足的,受伤脆弱的小孩。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并不缺乏安全感,很独立的小Y却在进入亲密关系后变得如此焦虑不安,揣摩伴侣的反应,担心伴侣的爱会消失,胡思乱想,对任何一点关系的变化都极其敏感,为一点小事感到失落。
这些其实都是因为我们回到了过去那个受伤的小孩,产生了退行。
而在退行状态下,面对内心的不安,面对这熟悉的缺失,我们潜意识中选择的也是孩童时期那个不成熟的策略:
过去的我们也许选择讨好父母,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也选择满足伴侣的期待要求,来获得对方的爱与关注;
也许选择哭闹索取,所以不断地索要伴侣的陪伴、回应、关注和时间,希望别人用爱把自己包围;
也许选择回避,压抑着内心的需求,所以在关系中把自己深深地埋藏起来,一旦稍微感觉到不安全时便马上放弃;
......
这些策略是我们在过去的经验里提炼并经过反复强化而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
它们曾经帮助我们渡过了那个孤立无援,焦虑不安的时期,它们是幼小的我们在当时所能做到的保护自己,让自己生存下来的策略。
而当那个在潜意识身处的伤疤隐隐作痛时,这些策略便是我们在防御这种痛苦的、无法面对的情感被唤起,因此我们更多体会到的是焦虑、不安,恐惧,是控制不住自己,是不得不这么做,或者干脆直接逃开。
但过去有用,并不代表现在依旧适合,过去的我们也许缺乏力量,但并不代表现在的我们依旧如此。
加藤谛三在《摆脱不安》中这样写道:要想获得安全感,蕞核心的是回到源头,审视自己的经历,学会接纳自己的恐惧,才能摆脱深层的不安感,安抚自己的内心,不断成长。
退行就像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旧的位置,而这里又允许新的事件发生。退行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它看似把我们拉回过去的阴影中,但也是给予过去伤痛被觉察的机会。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内心的不安呢?
正如前面所讲,我们内在的不安外面套着层层的马甲,而要触碰到它们,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觉察和感知的能力。
当我们再次为关系和伴侣的一些小变化感到焦虑和不安时,我们可以先学着跟这个情绪待一会儿,不要急着把它推开,尝试着给它命名,并试着去理解为什么会感到这种情绪。
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的担忧背后种种的消极想法,觉得晚回家的ta是在忽视自己、觉得不回自己消息的ta是不是对自己不耐烦了、觉得ta的爱会在某天突然消失......
当这些想法出现时,我们体验到的又是怎样的情绪与感受?身体会有怎样的反应?这样的感觉我们过去又是否有体验过?当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抽丝剥茧中,卸下层层的防御后,触碰到自己的核心情感经验,看到我们过去抑制的发展需要,创伤经历。在我们开始察觉自己内心的时候,也往往是蕞好的修复改善契机。
看到内心受伤的小孩后,我们可以学着让现在长大的自己去疗愈他,重新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当然,如果感觉自己依旧难以厘清内心的思绪,容易被情绪裹挟,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明晰自己为什么会有不安全感而获得个人成长,在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享受关系中的快乐,也能与伴侣共度关系中的难关。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阅读:
温馨提醒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可以联系m.020ljx.com,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