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一名老人骑车自己摔倒后诬赖路过扶他的学生的消息引爆网络。据悉该老人是自己骑车因路滑而摔倒,一位好心的学生路过询问时被老人拉着,老人竟向警方声称是学生将自己撞倒的。事后,警方通过监控发现实际为老人自己摔倒。老人自摔还诬赖学生,让人觉得愤愤不平。
助人为乐,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本应该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好心人遭诬陷的现象,助人成本和风险不断提高,“该不该扶”成为了一度困扰大家的尴尬问题:当老人摔倒在地,不扶,良心过不去;扶起,又担心麻烦缠身。人们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产生了更多的犹豫,很多人也为了避免惹麻烦,而选择了沉默和冷漠。这也是所谓的“扶老人恐惧症”。那么,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广州心理咨询解读。
一、“扶老人恐惧症”反映了民众安全感的缺乏
帮助了摔倒的老人之后反遭诬陷的案件不在少数,帮助他人变成了有风险的事情,导致随着见义勇为、助人成本在不断提高,因此很多人即使有心救助,却要为救人后是否会担责而担心,不少人蕞终放弃。基于这样的担心,即使面对并无害人之心的困难者,助人者也心存怯意,不愿意给到他们帮助。
当2岁小悦悦被汽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离去,人们在谴责路人道德缺失、内心冷酷的同时,是否有想过,也许这一切也是因为引火烧身的担心和焦虑?由于法律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保护的缺失,有些人害怕灾难,对于未知劫数的恐惧,所以他们变得冷漠而死寂,在某一刻丧失本心。
二、见义勇为的行为应该提倡
社会风气不正,人心不古,网络媒体舆论偏颇,道德导向出错,但不管如何,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锄强扶弱是侠义之风,这些基本的道德传统不应该受到怀疑。生命至上,小悦悦事件提醒我们,如果因为这些担忧和恐惧,而漠视生命,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只有让社会停止冷漠,不让类似的惨剧再次发生,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
三、做好事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不要盲目
从道义上来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起老人,本身是一种社会公德,是应该提倡的;从法律上来说,做好事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可以找人作证、或者手机录像,方便万一被冤枉的时候维权;从医学上来说,不能盲目扶,要看老人的具体情况,在确认老人清醒、征得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再扶。如果情况确实很糟,老人迷糊说不清,甚至昏迷的情况下,蕞好报警,防止好心的搀扶,造成二次伤害,比如骨折了,我们表面上看不出来,但一挪动,本来连着,就断开了······
温馨提醒
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8476248,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