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远离悲观,自信乐观。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乐观并非自然而然就生长在孩子身上的(尽管孩子有乐观的天性)。有些父母忧心忡忡,发现孩子小小年纪就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动力。广州心理咨询解读:15岁男孩觉得人生无趣,怎么办?
有位妈妈打电话过来想要预约一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作为咨询助理,我请她简单地说一下情况,好为她推荐匹配的咨询师。妈妈说话语速很快,听声音感觉她非常焦虑、担忧,在短短的10分钟内,说到了如下情况:
小T,男孩,今年15岁,比较敏感。性格说不上是外向还是内向,交际还可以,尤其恋旧,与老同学、好朋友分别总是很不舍。上了初中后,爸爸妈妈接他到广州读书,但他一直想念小学同学,很长时间才适应新的班级。
目前小T已经上了初三,父母对他的关注也格外多了些。蕞近妈妈发现,小T很消极、悲观,对学习没兴趣,成绩一落千丈;对生活懒散,不爱打理自己,房间总是乱糟糟的;经常流露出一些消极想法,如“人总归要死的,现在努力也没有用”,“无论现在怎样,结果大家都一样”。
妈妈回忆说,他5岁的时候就表露出对死的恐惧感,比如“妈妈,我不想你们死,不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死,人如果永远不死就好了”等等。蕞近表露的就更多了。
家人对这些关于生死的话题非常忌讳,特别是爷爷奶奶,不允许他说这些话。于是小T在爷爷奶奶面前不吭声了,但爷爷奶奶出门,他每次和父母聊天时会忍不住感叹:“人蕞终还是逃不过死亡,所以干什么都是白搭的”“金钱、名誉都是一场空”······ 小T甚至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说好像看到了自己死的情景等乱七八糟的话,情绪很低落,忍不住掉泪,甚至嚎啕大哭说自己不想死。
父母都很着急,不知道孩子到底受到什么刺激,为什么这么小就觉得人生无趣,这么怕死,很不符合他的年龄啊。是否和他上初三心理压力大有关系?还是心理或精神上出了什么毛病?
广州心理咨询解析: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当一个孩子讨论死亡的话题,或者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许多家长惊慌失措,担心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几乎所有的人对死亡都有恐惧,对死亡存在恐惧是一种正常现象。
人生对死亡的思考有三个阶段
D一个阶段:4-6岁
此时孩子D一次开始思考死亡,5岁开始孩子特别恐惧,会说出很多傻话,如“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死,你们死了我怎么办。”一般这个时候孩子根本无法理解死亡这个概念,或者为什么会想到死亡。
通常在6岁以后,由于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开始了解“死亡”就是代表“生命的终结”。此时,他们会开始对 “死亡”感到焦虑,担心自己会死亡,甚至会出现亲人死亡的“想像”。
第二个阶段:15-16岁
一个孩子十五六岁的时候面临沉重的学习,包括社会交往,但是死亡这个概念会第二次出来,这时候的恐惧比较深层次。孩子可能害怕得病,会不会得艾滋病,看到战争场面有人死了,能不能不去打仗······
第三个阶段:退休期(55岁)
第二个阶段到55岁前,人们会通过一些方式压制对死亡的思考。但到了55、60岁面临退休,他会重新思考死亡。
因此,恐惧作为人类的基本情绪,是不可回避的,不管心理学家怎么帮助它,它不会消失,会伴随你的生死。孩子恐惧死亡,父母首先应该承认其合理性。但,如果一个人对死亡的恐惧不是常态的,就应该引起重视了。一般来说,人们病理性地害怕死亡,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
一、和心理创伤有关系
对于一个弱小的婴儿来说,时刻都会经历着强烈的死亡焦虑。出生的创伤,饥饿时的痛苦,身体的不适,这些刺激都会被婴儿经历为生死攸关的严重恐惧。在一次次足够好的回应与抚养下,死亡恐惧逐渐的被容纳与消化,而作为它的对立面的安全感则建立了起来。
从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出发,通常对死亡特别恐惧的人类个体很有可能受过不恰当的分离创伤性体验,比如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商场或者公共场所,一不小心丢了,等孩子发现父母不在的时候,周围全是陌生人,孩子又很小,觉得离开父母无法生活。这种强制性被迫和突然间出现的分离反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和其他人隔绝的恐惧感。
因此,每个家长应该注意让自己孩子小的时候受到悉心的照顾,不要忽略,或者无意当中被抛弃。
二、重大事件的影响
即使一个人从小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也并非能够一劳永逸的安全下去,当遇到外界的重大打击时,也会退回到被死亡焦虑所掌控的状态中。所以当人遇到严重创伤时(比如经历地震),总会暂时地出现脆弱与害怕的状态,时不时地被迫害焦虑所左右。一般而言,幼时的死亡焦虑被充分修通的人,更容易从创伤中康复;而那些未修通的人,容易转化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表达内心的声音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会表现得比较消极:“反正人都是要死的,生活很没意思、不想读书、不想活了”等等。有时候,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心声。有些孩子通过这种恐惧来获得父母的关注,而有些孩子则是在说相反的事情,即别太关注我、请给我自由、我需要独立的空间,等等。
通过妈妈的描述,我了解到,孩子15岁时,小T被接到广州读书,那么之前孩子是否和父母在一起呢?孩子有怎样的成长经历?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怎样的互动方式?小T的成绩一落千丈,对他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打击,当时父母、老师对他是怎样的态度?······
以上这些疑问,待咨询师进一步了解情况。根据接诊经验,我为其推荐了一位接待过类似案例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咨询师了解了孩子的详细情况后,会做出专业的分析和评估,找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咨询计划,采取相关的咨询技术,指导孩子走出这种状态,重建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相关阅读推荐: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怎么办?
温馨提醒
当您或孩子出现情绪、学习、行为、人际等心理问题,或你们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wap.020xlx.com,切勿延误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如您遇到婚姻感情等困境时,可以联系m.020ljx.com,您的困扰有我们的专业帮助!心理咨询预约热线:020-34385911,34371477,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13316087099,15815815407
广州李建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江南西总部: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1703室(广百新一城楼上)
江南西分部: 广州海珠区宝业路46号江南花园D座3006室(广百新一城楼上)粤ICP备16042130号 技术支持:华创网络